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第1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zui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孩子对手机的渴望有错吗?,在家长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在快速地长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所以我们必须对孩子的成长有足够的认知,否则,我们将犯的错误不是“掩耳盗铃”,就是“自欺欺人”,孩子到了读中学,甚至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就开始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拥有的渴望,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渴望,不是因为通讯交流的需要,而是对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有一种能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一方会输,可以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