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五B遥二火箭为中国空间站的轨道建设拉开序幕,成功打好中国空间站轨道建设第二场战役,为后续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这次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71次发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作为“冰箭”,在文昌30多度的高温下,经历了两次全部卸载,三次加药,在塔架上停留13天,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细节?
五月十九日晚21时40分,距离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仅3小时,检控厅大屏幕上的数据信息显示:“一项压力值参数异常!”发射厅顿时陷入沉寂。在此期间,火箭箭体已经完成了加注,尾舱一直处于热氮吹除状态。
然后,两名总装人员换好衣服,带上面罩,从50平方舱门进入箭体。舱室里漆黑一片,气体被吹掉的声音震耳欲聋,但他们无暇顾及封闭空间的憋闷和零下183℃的严寒,继续攀登箭头结构件,仔细而沉着地摸索着检漏点。
不料,负8小时推进剂补充后,异常再次出现,发射再次延迟。访谈中,长征7号运载火箭测试队现场01指挥员、总指挥徐利杰设计师说了.多的两句话“责任”。“2年11次飞行任务,环环相扣,就像接力跑一样,每一次飞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都将关系到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这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战役,代表着国家形象,牵动着千百万人民的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带着一点隐患上天。身为新一代一线科技工作者,我们应立足于重大项目,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
“长征7号”运载火箭是真正的冰箭。测试人员发现,火箭..推迟发射后,箭体出现结冰现象。这种“冰箭”在大量低温燃料加注之后,暴露了如此之久,这在我们航天史上还是..次。
五月的海南,炎热难耐,室外气温36℃,湿度超过90%,“冰箭”里的温度为-183℃。"冰火两重天"是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考验,也是对每位试验人员的考验。箭身上,氧气罐前面的短壳上,冰一块块的,大足有三四十厘米长,十厘米宽。运动员使用现有的工具小心的凿冰,还专门有人拿着兜子去接冰,唯恐冰块伤到了产品。天津“大火箭”队的这批总装队中,90后年轻人超过了9成。在摸排的过程中,队员们眼睛里夹着红色的血丝,腿上满了痱子,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次见到火箭”,发射现场“.后一次撤岗”的火箭青年们又以实际行动续写了“后墙不倒”的铮锋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