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采购|
  • 企业|
  • 资讯|
  • 展会|

客服QQ:54472128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建材前沿 > 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成果“登陆”顶尖医学期刊

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成果“登陆”顶尖医学期刊

日期: 2021-03-01 浏览人数: 137 来源: 编辑:

分享到:
核心提示:  中新网上海6月28日电 (孙国根 李静 陈静)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

  中新网上海6月28日电 (孙国根 李静 陈静)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携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经多年联合攻关,终研发出针对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新药——呋喹替尼。

  记者28日获悉,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四大”顶尖医学期刊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全文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据悉,该医学期刊2018年影响因子高达47.6分。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成果“登陆”该杂志,此前未有报道。

  据悉,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尤其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病率进一步升高。据了解,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患者数量众多,已成为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50%的病例会发展成转移性或晚期结直肠癌。据了解,中国筛查结直肠癌比例仍然较低,能够早期发现和治愈的患者仅为少数,60%—70%的患者最终都会发展成为晚期结直肠癌。

  李进告诉记者,目前在中国,大约30%-40%的患者初诊时已是结直肠癌晚期。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化疗+靶向治疗。李进指出,但由于肿瘤细胞自我更新和防御能力强,大约治疗20至25个月后,患者会出现二线化疗失败,而三线可选药物匮乏的问题,此阶段仍有约三分之二的患者体质状况较好,对接受进一步治疗的的“求生”意愿非常强烈,临床上亟需安全有效的后续治疗药物和方案。

  据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等支持下,李进、秦叔逵主持的“呋喹替尼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双盲的全国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即FRESCO)正式实施。这是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之一。

  这项研究由全国28家医院参与,最终416名患者被吸纳参与研究。截至2017年1月17日,所有研究数据收集完毕。研究结果显示:呋喹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9.3个月,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了2.7个月。呋喹替尼显示出了对结直肠癌作用强、毒性低、耐受性好的优势。

  据李进介绍,试验所得结果是目前国际上此领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延长期数据。这意味着为患者争取到了可实施其他治疗策略的宝贵时间,同时也为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尤其是免疫治疗药物打下了基础。结果还显示,对既往没有接受过抗癌转移的人群,呋喹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可延长至10.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2%。该研究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全部终点。

  目前,中国国内抗癌新药数量和效果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据了解,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10—15年)的过程,需要足够的人力、财力和设备的投入。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2014年上市的49种癌症新药中,只有6种在中国上市。截至2018年1月,在中国进行的与癌症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约为3.3万余个项目,而美国数量已超过11万,为中国的3倍多,且国内上市和在研的新药绝大多数是以仿制为主,处于仿创结合的阶段。

  据悉,作为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呋喹替尼从立项到目前的上市冲刺阶段,整个研究团队走过了12年的研发历程。李进表示,期待呋喹替尼的后期上市能带动抗癌新药的创制体系建立,加速国内医药企业从抗癌药物的仿制向创制转变。据透露,目前在东方医院南院的肿瘤药物一期临床试验中心正在开展20项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李进透露,中心将计划以每年30-35项的研发速度来推进肿瘤新药研发创制。(完)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地摊库官方微信账号:“ditanku”,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关键词: 医药 期刊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