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说了那么多,畅想了那么久,那具体的“智慧城市”到底是怎么样的?成都,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它是如何定位具有成都特色“智慧城市”的?
3月31号,天府新区规划厅,一场关于“智慧城市”的对话在此展开,对话桌背后,是一块沙盘,展示的是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的规划场景,而这些“智慧城市”手段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应用在这片城市之中。
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是什么?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执行院长周涛说:“需要给城市建立一个非常好的感知层,让城市管理者时时刻刻知道城市的点点滴滴,并通过顺畅的网络传输给‘大脑’,并及时作出反应和决策。”,他分析认为,“智慧城市”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的一种城市形态。这样的城市需要灵敏的感知系统、顺畅的传输网络、高智商的“大脑”和准确的管理工具。
在本次关于“智慧城市”的推广活动中,成都相关科技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新经济产品,包括:感知系统、传输网络、“大脑”、管理工具四个层面,全方位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综合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将从“感知末梢(感知层)”展现如何利用RFID、传感器、摄像头、二维条码、遥测遥感等传感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城市中人与物的全面感知与数据采集、“遥感大数据解决方案”将从“传输脉络(传输层)”展现5G、WiFi、光纤网络、北斗、卫星导航等新技术如何为城市搭建信息的“高速公路”、“SDCME多维可视化软件”将从“智能中枢(存储计算层)”展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如何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和共享资源、“无人收费服务云平台系统”、“医教研产四位一体的健康服务”……
“智慧城市”最终的目的,还是如何服务于人,通过最近十几年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从曾经的工业文明升级更新为智能生活阶段,如何通过科技改变生活方式,通过智慧提升生活质量,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或许未来的生活中,成都不仅仅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同样也会成为一座拥有智慧科技发展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