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值:清水砖墙自身很难直接承载建筑的历史价值,除非在墙体表面附着有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活动证据,比如战争中的枪弹孔、标语等。因此,近代建筑清水砖墙的历史价值是与建筑整体的历史价值分不开的。由于建筑功能、使用者会不断变化,其价值可能也会随之改变,尤其近代建筑若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发生关联,在登录为保护对象进行价值评价时,会突出其见证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历史价值,将其命名为“纪念地”或“故居”。这类建筑若采用了清水砖墙立面,在制定修复方案时,除了要关注艺术价值、岁月价值外,还要考虑历史价值,即重大事件发生或重要人物生活的历史时期,建筑的外观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准确的价值认知是确定保护修复目标最重要的前提,近代建筑清水砖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价值、岁月价值和历史价值方面,但价值评估不等于价值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综合评估。
如果清水砖墙表面的覆盖层具有了较高的历史价值或者艺术价值,则同样应该评估覆盖层所具有的岁月价值,综合分析后再确定是否加以去除。经过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岁月价值的评估,可以将清水砖墙表层分为3种状态:有价值的历史覆盖层、无价值的历史覆盖层、有沧桑感的砖墙面层。现实工程案例中,各种不同时期的添加物、不同的材质和保存状况往往会出现在同一栋建筑或同一面墙体中,清水砖墙很难有一个理想的单一状态,因此不能武断的采用单一标准,简单的将外立面恢复到历史上“所谓”价值最高时期的外观,因为这种风格“统一”的外观可能在历史上从未真正存在过。清水砖墙不同部分的价值侧重点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面墙也可以根据价值评估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修复目标和修复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近代建筑的现场勘察主要包括形制勘察和病害勘察两部分。外立面形制勘察重点关注建筑立面形制风格、立面材质类型、覆盖层材质,同样也要关注结构形式;外立面病害勘察包括墙体缺损、裂缝裂隙、生物侵蚀、风化、空鼓、剥落、泛碱、水渍、烟熏、锈蚀痕迹、人为涂写,以及油漆、涂料、水泥、瓷砖等覆盖,以前修复时采用的不当修复材料和化学防护等。
在现场勘察之后,如果项目经费中关于外立面保护的专项经费充足,则可以进入实验室分析;若项目经费不充足,则建议对必须补强的部位进行抢险加固,对易于去除的“污垢”进行现状清理,其余部分保持现状。切不可在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采用成本低廉的“不当”技术进行盲目的修复,因为这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待到经费充足时,可以再次进入现场勘察和实验室分析等流程。实验室分析需要现场进行材料取样,并记录下材料取样位置、深度及数量。实验室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材料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研究,包括颜色新鲜面及风化物、主要成分、表面构造、老化程度等;砌筑材料和勾缝研究:主要成分、水泥或石灰含量、原始配比、原始骨料的成分类型分配曲线及颜色;覆盖面层研究:覆盖层成分、颜色、厚度以及施工工艺等;主要材料水溶盐的研究及评估。此外,还要进行清洗材料实验:选择不同清洗材料进行清洗效果、环境污染度、操作便利度、经济性等对比,筛选出最适合现场操作的清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