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时代,手机作为生活的工具,已经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和家长关于”手机"所引发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陕西大正教育专家老师给出以下分析:针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给各位家长建议,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少一些阻碍,借他人的玩——耗费自己的时间、情感等,以讨好建立社交关系而换取;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时,私自取走他人财物;抢他人的玩——以损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获取财物;接受馈赠玩——接受他人馈赠,而导致“被爱”认知的重新定义。
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第1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zui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